
- 女性心理成长沙龙招募啦! —-帮你寻找内在的力量!! 2022-03-23 16:38:49
- “三八维权月暨女性心灵成长月”第四期线下沙龙(公益免费)开始报名啦!! 2022-03-21 10:16:15
- “三八维权月”线下沙龙(女神专享福利)免费招募啦!!!! 2022-03-03 11:06:42
- 心理咨询服务接待流程(咨询必读) 2022-01-07 10:05:04
- 心灵花园云课堂第五期|如何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? 2021-08-15 09:58:14
- 直播分享会:灾后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防护 --【心灵花园公益项目】新乡灾后心理援助系列 2021-07-31 17:09:23
- 新乡市卫健委《关于印发新乡市洪涝灾害心理援助实施方案的通知》 2021-07-30 10:06:26
- 新乡心协~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 2020-02-03 10:32:37
- 【心灵花园】2020公益心理援助 2020-02-03 10:09:15
- 心理剧招募小演员 2019-08-30 16:13:50


团市委青少年维权与心理热线:12355
市妇联妇女儿童心理热线:12338
心理援助QQ:211371588 邮箱 xlyz110@qq.com
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社区北区北门东侧二楼( 市内乘55路华北石油局下车) 邮编:453003
孩子不是不能改,而是我们教育用功用错了地方!
更新于 2022-06-28 16:41:12 | 浏览次数 76原创 刘桂生 刘桂生家教名师工作室 2022-05-25 10:19 发表于河南
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都会说,这孩子没法管了,咋说都不改,嘴磨明了也没有用,你说该咋弄?
我会习惯的问,你是咋让他改错的?
孩子上课违纪,吵了打了也没用,他在班上还是不学;
不让他交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,那不行,他瞧见那些孩子比他亲爹亲娘都亲,一转眼都又跑出去了;
玩手机耽误学习,为这摔了好几个手机了,没有用,成夜成夜的玩,算是没法:
……
面对家长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,我只是说,孩子不是不能改,而是我们教育用工用错了地方。
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,更别说未成年的孩子了。
而犯了错,我们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呢?
《弟子规》中讲:无心非,名为错;有心非,名为过。过能改,归于无;倘掩饰,增一辜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讲,如果孩子无意间做了不对的事,这叫错;如果有意做了不对的事,那叫过。错可以原谅,过要引导改正。即使有过,改了,也就算了。如果不知改过还加以掩饰,那就是错上加错了。
今天,咱借鉴《了凡四训》中袁了凡的改过之法,来学习如何改过从而洗心革面成就自己。
据《了凡四训》中讲,袁了凡原名袁黄,遇到会算命的孔先生,孔先生为他算定终身,而他乡考、县考、府考所获名次都和孔先生算定的一样,就连什么时候出贡也是丝毫不差。
他想,既然人的命天管定,我还努力干什么,他也就躺平了。
后来遇到了云谷禅师。云谷禅师为他开悟,人的命是有天数,但是,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一切福田不离方寸,从心而觅感悟不通。
云谷禅师还给他“功过格”,让他把自己做的善事和不善的事都给记下来,并且要功过相抵,比如,一天做了10件善事,还做了6件不善的事,两项相抵,这一天只做了4件善事。
如果想达成什么目标,那就发愿做多少件善事,做够了,目标也达成了。
比如《了凡四训》中说,孔先生算他可以娶妻,但膝下无子;生命只有五十多数。他想有儿子,想长寿,想学业长进,因此发愿做3000件好事,就这样虔诚的去做,没想到,3000件好事还没有做够,他就有儿子了。3000件好事做够,他也如愿进入仕途,当上了县官。
改过行善真的能改变命运。
就拿孩子不爱学习来讲,我们去端详这些孩子,他们都有过,但还不肯改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定的心理健康标准:智力正常、情绪健康、意志健全、行为协调、人际关系良好、反应适度、心理特点适合年龄。这七个标准中,我们的孩子符合几个,不健康的心理改了吗?
尊重老师,与其说是尊重这个人,更不如说是尊重他身上的品德和学识,如此,才能在自己和老师之间建立能量管道,让自己学有所成。我们尊重老师了吗?
学习少不了同学的帮助,我们的人际关系如何?我们有没有与人为善、和和之美?
孩子是父母生、父母养,学习不好的孩子有几个是孝顺父母、能够把“亲所好,力为具”做到的?
……
一件件历数,那多了去了!
想让孩子成绩好,想让孩子品行好,那就努力改过。
而改过,袁了凡对我们讲了改过的“三心”“三法”。
三心就是指耻心、畏心、勇心。
耻心,也就是指羞耻心,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当行为的一种认识和反省。做错了事感到不好意思,有羞耻感,甚至会脸红。
有羞耻心,是一种自知之明的表现。知耻而后勇,就是知道自己做错了,下决心弥补过失,不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第二次。
我们的孩子有没有羞耻心呢?
畏心,也就是敬畏之心,这种敬畏既有对父母、老师或其他长辈的敬重,也有对法律、规则的畏惧。敬重长辈,做事不越位;敬畏规则,做事有边界。如果做到这样,自然不易犯错。
勇心,也就是改错的勇敢之心。在改过的时候,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过错的危害,就像毒蛇咬了手指一样,不要认为只是咬了手指,我们要知道十指连心,蛇毒会沿着血管流到心脏从而流遍全身。如果我们只是包扎一下,没有防止毒液流进心脏,也许丢掉的是整个人的生命;如果在没有其他方法急救的情况下,立即勇敢的砍掉手指也许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人改错也是这样,当断不断必受其害。
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一错再错、小错变大错,就是因为我们当家长的迁就放纵让孩子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帮孩子建立了这三心,我们的孩子也许就不会错到现在这个样子。
改过的“三法”,就是说改错可以从“事”上改,从“理”上改,从“心”上改。
从事上改,就是我们平常的行为制止,比如孩子爱看电视,你会说“不让看了”或者直接关掉;比如孩子玩手机,你说“不能玩了”或者夺下手机、或者摔了手机……
这些行为都是从事上改,你会发现,效果并不好。就像有的家长讲的,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,气得我摔了好几个手机也不顶用。
为什么呢?
袁了凡说,善改过者,未禁其事,先明其理。此理既明,过将自止。也就是说,善于改过自新者,还没有禁止约束他的行为,就一定要先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。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他的过错也将自动终止。
还以玩手机为例,我们不想让孩子玩,就给他讲道理。我们承认手机给我们带来的方便,但也应认识到玩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危害。孩子如果能够分辨其中的利害,将会自动控制自己的行为,不只因为玩手机而耽误正常生活,也不至于影响成绩导致下滑。
说到这,有的家长可能会说,刘老师,这些我们都说了,嘴都磨明了,没有用。
别着急,我们还有第三个方法,从“心”上改。
袁了凡说,过有千端,唯心所造;吾心不动,过安从生?过由心造,亦由心改。
这段话的意思是,纵使有千般错,都是由“心”给造成的;如果我们的“心”没有改变,过错会从哪里生起呢?既然过错都是由“心”带来的,改过也要由“心”上来改。
从这段话来看,我们看到了孩子的错,就要想到孩子这样做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,改变了他内心的想法,才能彻底改变他的行为。
还拿孩子玩手机来说,我们也制止他的行为了,也给他讲道理了,为啥不凑效,因为,我们的这些行为没有触动他的内心。
不要忘了,知其心,方能救其失。
也就是说,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愿意玩手机,了解了这些,才能相应的引导孩子去做改变。
比如,玩手机有意思,这种意思里不仅有快乐,还有成就感。
看抖音、刷快手,给人带来快乐,如果孩子乐此不疲,说明他心中有烦恼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,生活中单调乏味找不到他想要的快乐;
玩游戏,既有团队合作,也有闯关的成就感。这里面包含的是被尊重、被认同,还有因付出而得到的精神愉悦。
手机能够让孩子在手机上能找到而生活中找不到的东西,他自然会对手机爱不释手。
大脑是用进废退的,当他在手机上用的时间久了,大脑逐渐的建立了对抖音、快手、游戏等的快乐认同,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感到乏味,以致显得冷漠。
孩子内心的苦我们不了解,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抱着手机不放,学习成绩“一泻千里”。
知道了孩子的内心所需怎么办?给他所需。
缺少快乐给他快乐,用他的方式而不是我们的想当然;缺少成就感,我们就欣赏他,让他在生活中拥有。
学不会的孩子也会逃避在手机里,那我们就帮他,让他学会,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业,这样,他就会从手机里走出来。
前面还提到了有些孩子上课违纪不说学习。
这类问题如果从“心”上看,可能是学不会、听不懂,但又思想活泼,那就得无事生非;还有可能是没有目标、缺乏责任心,没有学习的动力;也有可能没有规则观念、任性从事,不分场所、为所欲为等。
至于孩子结交那些不三不四的人,原因也是多多。交朋友——不管是交好朋友还是“坏朋友”,他们都是志趣相同,只不过是有积极向上的,有混日子不思进取的。
从咨询的经验看,这些“交坏朋友”的孩子心中也苦,父母要么忙的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,要么被学校老师或同学排挤、孤立,当孩子没有归宿感、得不到安全的时候,他们会寻求庇护,投靠那些团伙,至少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“群胆”,有人为他们撑腰。
相信孩子们,如果我们能够从“心”上关注孩子,稍加引导,他们会改变的。
撰稿:刘桂生
摘自微信: 刘桂生家教名师工作室 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